赛道爆发:中国氢能崛起与安全监测技术的双重突破

2025-04-28 15:55:21 743

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,氢能正以惊人的速度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。与此同时,氢能安全这一核心命题也因国产传感器的技术突破迎来关键转折——以#合顺传感 为代表的企业,凭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#氢气传感器,为产业安全筑起技术屏障,成为推动氢能商业化的重要支撑。

政策与技术双重引擎

中国氢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,首先源于顶层设计的强力推动。

2025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》首次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,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300亿元支持技术研发,地方政策更是遍地开花:北京对加氢站建设补贴最高达500万元/座,成都规划千亿级“绿氢之都”,内蒙古绿氢产能目标占据全国规划的40%。
技术层面,电解槽成本大幅下降——碱性电解槽(ALK)单价较2020年降低38%,绿氢平准化成本(LCOH)已逼近15元/公斤的平价临界点,新疆库车万吨级绿氢项目更标志着电解水制氢迈入工业化量产阶段。
储运技术同样突破显著,70MPa IV型储氢瓶实现国产化,液态储氢损耗率较2023年改善63%,首条百公里纯氢管道建成投运,初步形成覆盖全国70%氢能经济圈的“三纵四横”主干网。

安全隐忧与国产传感器的破局

然而,氢能的易燃易爆特性始终是产业发展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2024年储能系统火灾事故中,氢气泄漏引发的风险占比高达32%。传统传感器依赖进口,价格高昂且抗干扰能力不足,成为制约安全监测的瓶颈。

合顺传感氢气传感器HB14-J2

 

在这一领域,合顺传感的氢气传感器HB14-J2凭借技术创新打破国际垄断,产品以高灵敏度、强抗干扰能力和对乙醇、甲烷等气体的“零误报”表现,成为氢能安全的“隐形卫士”。

该传感器不仅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泄漏检测,还在储能系统热失控预警、工业储氢监测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。产品推出后,多家客户已成功通过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认证,成为国内首款应用于储能消防的复合探测装置核心部件。

 

为全球氢能安全贡献中国方案

中国氢能产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“技术+市场”双轮驱动。根据预测,2030年产业规模将达3.7万亿元,绿氢制备占比提升至60%,氢能高速、氢电耦合等新模式加速落地。

合顺传感深知,安全技术的持续创新将是这一进程的核心保障。未来,合顺传感将持续以自主创新之力,护航氢能产业行稳致远,让中国在氢能配套核心器件领域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,为全球氢能安全贡献中国方案。